1、贾惜春最终出家为尼是大多数红学爱好者的共识,依据就是《红楼梦》书中有多处暗示。
2、 惜春在书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“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……”,直接影射到她的归宿。
【资料图】
3、 在第五十回中借贾母的眼睛看到惜春的住处藕香榭院前有过街门儿,内外的匾上凿着“穿云”“度月”二字(前日,我在《惜春住处》的图片帖子上已有说明),这“穿云”“度月”显然暗示终将超凡脱俗。
4、 第四十回中,刘姥姥也夸赞惜春“别是神仙托生的罢……”。
5、 此外,无论诗词灯迷,无不笔笔反应。
6、如元春省亲时惜春所作诗: 山水横拖千里外,楼台高起五云中。
7、 因修日月光辉里,景夺文章造化功。
8、 “千里外”、“五云中”是远离尘世之意,“光辉里”、“造化功”赞美神力,皆为出家之兆。
9、 但是,惜春的出家却并非自愿,前番有朋友认为,惜春的出家是因她预见了贾家的惨败,再看到了她三个姐姐悲惨下场,为了自保选择出家,干干净净的度一生,这个观点多少受到了高鹗续写的影响,这是对惜春“自愿”的误解,因为,惜春的“自愿”是被迫的。
10、 “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,宁不悲夫!”是说惜春出家后“缁衣乞食”景况十分悲苦,这与高鹗所续书中的惜春带发修行,还有紫鹃侍候,又不离大观园,成了妙玉的替身是大不相同的。
11、“试想,如果惜春主观意愿出家,那么,她做了尼姑应该算是求仁得仁了,有什么”可悲“呢? 第二十二回作灯迷,迷底是“佛前灯海” 前身色相总无成,不听菱歌听佛经。
12、 莫道此生沉黑海,性中自有大光明。
13、 不难体会出,惜春的“不作狠心人,难成自了汉”,这“狠心”二字,道出了惜春是被迫出家,否则,何必“狠心”呢? 惜春的确受到了她三个姐姐婚姻的悲惨下场的影响,但,仅此却不可能泯没一个少女对爱情的向往。
14、在《虚花悟》曲子中的最后一句唱道:“闻说道,西方宝树唤婆娑,上结着长生果。
15、”然而,究竟是不是有一个极乐世界可以超脱人生的苦难呢?作者曹雪芹的回答是否定的。
16、他借助惜春的判词告诉了我们: 勘破三春景不长,缁衣顿改昔年妆。
17、 可怜绣户侯门女,独卧青灯古佛旁。
18、 这是多么强烈地表现了惜春出家后可怕的孤寂和痛苦,抒发了对惜春的多少怜悯之情。
19、 薛小妹怀古诗也影射了惜春结局的悲苦: 不在梅边在柳边,个中谁拾画婵娟? 团圆莫忆春香到,一别西风又一年。
20、 这首诗恰恰是在叙述惜春出家为尼后,孤苦伶仃,常常打开她所画的“大观园行乐图”回忆着当年的情形, “不在梅边在柳边,个中谁拾画婵娟?”正指此事。
21、同时,她始终怀念入画,这便是“团圆莫忆春香到,一别西风又一年”的意思。
22、 更可怕的是,在惜春出家为尼后,还遇到了像水月庵里的老尼姑静虚那类利欲熏心的出家人,看到了类似智能儿那样的淫荡尼姑(否则,作者不会用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水月庵里所发生的丑陋故事的),由此可知,如果幻想着惜春出家后可以干干净净的度过一生了,这是错误的。
23、 我相信在后四十回的原作中,作者不仅表现了惜春被迫为尼的痛苦,精神的苦闷,还充分表现了惜春对红尘生活的留恋和对宗教的怀疑。
24、 曹雪芹笔下的贾惜春出家是对宗教的深刻揭露和坚决否定,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批判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