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会晤后,在自己的推特中这样介绍此次会晤,“讨论了一系列影响国内外人民的双边和全球问题”。这样的介绍看似简短干净,实则包藏祸心,因为美方笼统地将台湾问题也涵盖到全球范围之中,从而变相地干涉中国内政。在此之前,王毅主任和秦刚外长接连发出警告:“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退让的余地”,可看得出来美国对此置若罔闻。客观而言,中美不可能就台海问题心平气和地坐在一张桌子上去谈,也没这个必要。首先台海问题纯属中国内政,因此不需要外部势力的同意或反对,这是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决定的事情。其次,美国深知打“台湾牌”是遏制中国战略发展的第一步,也是关键一步。中国高层曾明确指出,目标应是星辰大海!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以及世界格局的仓促变化,决定了中国的投资、技术、商品以及文化会势不可挡地成为世界的中心,而海上丝绸之路又恰恰是极其重要的。
美国制定的岛链策略就是想死死封锁住中国的近海,从而在军事和经贸意义上,将中国变成一个交通极不发达的“内陆国家”。过去几十年中,美国过度向金融业发展时将利润率较低的制造业向外部转移,承揽大部分业务的中国因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使美国暂缓这一策略。眼下美国重拾“台湾牌”,就不得不审时度势,认真分析岛链策略时至今日还能否适用?一来是在军事上,岛链策略早已是昙花一现的泡沫,当中国火箭军可以将战略打击力量辐射到关岛乃至美国本土上,岛链策略便失去了立足之本。二来是岛链策略沿线的国家并不愿意冒这个风险,日本、菲律宾虽然与美国在进行防务上的合作,但同中国直接翻脸的可能性并不大,缺少盟友的鼎力相助,美国独木难支。在如此背景下,美国反复打“台湾牌”意图就更加明显了,无法封锁就“攻其一点”。
说回布林肯的推文,其实舆论战的目的,只是为加强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“普世”价值观。原本中美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,是建立在哲学方法论上的不同,进而在西方眼中有非“民主、自由”的不同。例如俄乌冲突,有些人将其称之为斯拉夫民族的“解放战争”,而西方大部分人将其定义为“侵略战争”。美国的目的,就是要将台海局势向俄乌冲突的性质靠拢。这两年通过政客和媒体的不断渲染、怂恿,日韩、欧洲有一部分人开始追随美国立场,甚至表现得比美国人更为积极。在此情况下,布林肯若在推特上表达美国的官方立场,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,恐怕会伤不少人的心。
总而言之,这次会晤的结果是总体向好的,但最终能否有效地缓和中美关系,要取决于美方能否把会晤的内容落到实处。毕竟美国政府有反复无常的过往,国会还有一个共和党在虎视眈眈。中美沟通之所以一拖再拖,离不开前任特朗普政府留下的“反华情绪”。现阶段,中美在确定基调的前提下,我们会将目光放在台海、南海等地区,时刻关注美军会不会有意制造紧张局势。同时更要关注对中国制裁是加深捆绑了,还是稍有放松。期待中美关系会有一个拐点的好转,正如中方高层一直在强调的内容,中美关系分则两害,合则两利。从历史的维度来看,任何搞单边主义行径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在开倒车,也统统没有好下场。美方若想发挥积极作用,就应尽早摒弃冷战思维,重回全球化的进程中。